清朝国库有多少银子-户部银库失窃案揭示了清朝的贪污腐败之风

来源:名资汇网 作者:caiji007 2023-10-05 08:35:02
分享到:

在清代的各种大案中,发生在清朝道光二十三年(1843)发生的“户部银库失窃案”,堪称一桩既重口味又信息量巨大的案件。

道光二十三年,也就是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,刚刚挨过打赔款的大清朝,竟然又闹出个奇事:一个管理银库的库丁张诚保在偷库银时被抓,道光皇帝闻讯后警觉起来,干脆命人彻底查了查户部银库,这一查就是个晴天霹雳,那是个大清国看起来非常神圣的大清户部银库,居然少了900多万两白银。清朝国库有多少银子,实际上大清银库总共才1218万两,这一下子少了四分之三。刑部尚书更查明了重要真相:今年新收的银子不少,往年积攒的银子,却不翼而飞。

九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?1842年《南京条约》中,清政府对英国侵略者的赔款,折合成白银一千四百万两以上。换言之,户部银库“亏空”了这些钱,相当于赔款的六成多。这么一大笔钱,就是被几个小库丁“偷”走的?

在《清代野史大观》[文]中,对此更有“重口[章]味”的解释:偷银子[来]的何止一个张诚保?[自]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库[历]丁。而该帮派为了多[史]偷点,还练出了“夹[大]银”的神功。有些库[全]丁每次出勤,都把银[网]库里的银子夹到肛门[文]里带出去,高手在其[章]中,连一次都能“夹[来]”出百两银。要知道[自]白银在道光年间外流[历]严重,可以用一两银[史]换一千六百文制钱,[大]库丁们的这“神功”[全],可谓日进斗金。

这个“神功”说的当然,基本还是来源于野史。但是比这“重口味野史”更惊险的事实是:户部银库“丢了银子”这件事,一直以来在清朝的官场上,除了皇帝本人,几乎都知道。但即便如此,也是没人抓没人管,若不是这次张诚保意外落网,各级官僚还会继续装糊涂。

照片。

为什麽装糊涂?有史料记载:清朝户部库银的混乱局面,其实始于乾隆年间,然后子子孙孙,都是这样糊涂,发展到道光年间,已经成了五十多年的烂账。谁也没查过?事实上,清王朝本身就有固定的“查账”制度,御史们都要去银库查账,但到了清朝中叶,这就形成了潜规则:每一次御史来查库,都要先收户部银库查帐。这样一顿操作,自然是查不出任何东西的。

而更令道光皇帝震惊的是,待到“户部银库”案案发后,烂账查了个底朝天。在乾隆至道光的半个世纪中,只有两三位御史拒不收贿赂,不收不收,其余的早已同流。通过这种方式,所谓的清朝大银库,就成了管库官员、官员、库丁的提款机,可以放心大胆的拿。就算有几个良心御史要查,在他们的百般阻挠下,也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。

更让人无语的是案件[网]处理的结果:道光皇[文]帝还是轻轻放下了,[章]大部分涉案官员只是[来]判决赔偿。这一案件[自]涉及的范围当然也很[历]广,从嘉庆五年到嘉[史]庆二十三年,凡担任[大]过银库、查库御史的[全]官员,都要赔偿银库[网]的损失。一位日后大[文]清“老佛爷”的父亲[章]也牵涉其中,一度入[来]狱,后来咬牙赔了一[自]万六千两,才算「赎[历]」了自己。

但是,让人啼笑皆非的是,一些在查案中坚持原则的御史,也被勒令判赔。例如清代曾严查户部库银的清官骆秉章,也被判赔一万二千八百两。这种赏罚不详,自然也无法达到整肃官场的目的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[史]“户部金库”闹剧,[大]在道光年间并非唯一[全],在道光皇帝执政时[网]期,大清全国已经发[文]生了许多类似的“监[章]守自盗”事件。道光[来]五年间,广东的官吏[自]通过伪造文书骗取大[历]量库银。道光二十八[史]年,又查到清朝历任[大]运司出借公款近十万[全]两。道光二十九年,[网]查实浙江省的库银二[文]百多万两。大清王朝[章]的国库,早已成为贪[来]官眼中的肥肉,想怎[自]么挖就怎么挖。

这么一个连自己家都[历]看不见的清王朝,腐[史]败到骨头里,国家怎[大]么会那么糟糕呢?可[全]以闭上眼睛思考。这[网]样的景象,在鸦片战[文]争中一败涂地,其实[章]一点也不奇怪。清廷[来]的教训,其实也更像[自]库银那样,贪腐亡国[历]的深刻教训。


本站内容系历史大全整理制作
    标签